最近幾天,旅游業(yè)最受關注的10萬+的刷屏文,自然是自媒體“小聲比比”發(fā)布的質疑馬蜂窩點評抄襲造假的文章了。
繼狠砸?guī)變|在世界杯期間投放洗腦廣告后,馬蜂窩再次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,沒想到,卻是以這樣的方式。
先來回顧一下本次的風波:
10月20日,“忽睿數據團隊”表示,通過數據抓取和分析,發(fā)現馬蜂窩上的2100萬條“真實點評”中,有1800萬條,是通過機器人從其他平臺抄襲來的。
文章發(fā)布后2小時,馬蜂窩就投訴了“小聲比比”,控訴其捏造散布虛偽事實,給馬蜂窩造成巨大的損失傷害。
不過“小聲比比”也沒在怕的,再次放出重磅炸彈,連馬蜂窩的核心內容“游記板塊”也已經被水軍嚴重污染了。
臉被打得很疼的馬蜂窩也于22日正式回應:在對全站數據進行檢查之后,點評內容在馬蜂窩整體數據量中僅占比2.91%,涉嫌虛假點評的帳號數量在整體用戶中的占比更是微乎其微,自媒體所述與事實嚴重不符。
緊接著,馬蜂窩起訴乎睿數據和自媒體作者“歪曲事實”,要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。而被告睿團隊也正式發(fā)表聲明稱對可疑數據已進行司法公證,似乎早已做好了應對準備。
這下好了,是非黑白,法庭上自有定奪,我們這些吃瓜群眾,貌似也可以歇歇了。
有業(yè)內人士就此事評論:“這是個流量至上的時代,有時不被裹挾,太需要天時地利人和?!?/p>
不過說到底,互聯網公司又有幾家,敢拍著胸脯說我們的數據沒有“復制粘貼”,動過半點手腳呢?攜程和去哪兒也曾因為侵權一事鬧上過法庭。才過去幾年,旅游UGC領域又起了爭議。
也有人說,正值馬蜂窩融資之際爆出這樣的黑料,明顯是融資暗戰(zhàn)??墒?,不管是哪行哪業(yè),要做大,要融資,都得“拿數據說話”。說口號是容易,一旦要用事實說話就變得困難。曾經思途也給大家談到過五一期間陜西官方數據“造假”的新聞??梢姡呐率枪俜?,也難免受“數據”之困。內容不夠,抄襲來湊。平臺本來就不生產內容,如果把一切的內容平臺看做文字的搬運工,好像也算不得什么大事。
可消費者也不是傻子,一次被騙,還會給下次上當的機會嗎?對于平臺來說,最怕的就是這樣的一次性買賣,讓用戶好感度直線下降,甚至造成流失的后果。
我們承認,追逐流量,確實是每一個互聯網平臺的“原罪”,但也不要忘了,常在河邊走,哪能不濕腳。做內容平臺,還是得以原創(chuàng)內容、用戶社群為核心,做旅游電商,最重要的還是產品真能讓客戶滿意。把精力放在刷單、抄襲、搬運上,說到底,還是舍本逐末,自己挖的坑,遲早得自己來填。
贊
1
有一點幫助
0
沒有幫助
參與評論